新华社记者韦骅、张荣锋场内配资平台
马秀针,一位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姑娘,在16岁前甚至没有见过操场塑胶跑道长什么样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让她穿上了跑鞋,在赛场上奋力奔跑,她一步一个脚印,从大山跑向了世界。
正在进行的莱茵-鲁尔大运会上,25岁的马秀针身兼女子5000米、10000米和半程马拉松三个项目,她在感慨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差距的同时,也很庆幸自己通过与体育结缘,看到了外面的多彩世界。
与当地很多的孩子一样,小时候的马秀针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憧憬。由于学校离家远,她不得不在外租房,自己照顾自己。每周五放学回到家,还得帮家里放羊,然后周日一早就赶回住处。在她当时的认知里,田径、跑鞋、大运会……这些词汇几乎可以和陌生画上等号。
2016年,马秀针所在的县城举行运动会,从来没有进行过正式训练的她,抱着“玩一玩”的心态报了名。当踏入田径场,她对脚下的跑道产生了好奇。
“当时觉得很惊讶,原来可以有这么大的操场让人跑步。后来听别人讲塑胶跑道很贵,我心想为什么这么点地方会这么值钱。”马秀针说。
也恰恰是这次全凭自己心意参加的县运动会,为马秀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比赛结束,她遇上了自己的启蒙教练马华,并被带到南充读书。据马秀针介绍,马华同样来自凉山州,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就在南充当老师。2020年,马秀针考入了成都体育学院。此后,她不仅参加了一系列国内比赛,还征战了亚锦赛、成都大运会等多项国际赛事。
从“玩一玩”到专业队,这一变化对于马秀针来说发生得太快。在与记者的交谈中,她总是很谦虚,语气中透露着淳朴,表示自己“没什么天赋”“只是运气好”。
“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,一边是体育,一边是大学教育,这二者的结合给我提供了更大的平台。”
马秀针坦言,如果不是体育,她也不知道自己现在会身处何地。“从大凉山走出来挺不容易的,体育为我们那边很多孩子带来了机会,像我就是受益者之一。我是因为接触了体育,才有了现在这样的舞台。”
“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在基层的发展,也有很多社会人士为我们捐赠运动器材,让很多大凉山的孩子爱上了体育。因为体育,他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,有的人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平台场内配资平台,还有不一样的人生。”
广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